
早上,我們到愛沙尼亞的小鎮柏爾魯Parnu作一日遊。這小鎮建於1251年,由於她正塔林和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之間。而從塔林每小時都有一班巴士到來,車程約2小時。
往柏爾魯Parnu市的車上
一到達,我們立即朝着我們第一個目的地—聖嘉芙蓮教堂去,由於這教堂在旅遊詢問處附近,因此都頗好找。我們第一件事就是到詢問處詢問一下這裏有何特別的景點必要看的,並拿取了一張市內地圖後就自己逛。
柏爾魯Parnu市內的聖嘉芙蓮教堂
其實這個小鎮真的很小,值得看的景點真的不多,而且這裏的遊人也很少,顯得周圍都很靜,除了偶有傳來陣陣的人語聲、風聲外,就是我們的說笑聲;縱然是最漂亮、特色又熱鬧的街道也「人跡罕至」,真的想不到,可能今天不是週末的關係吧!
柏爾魯Parnu市內
我們不知不覺的走到建於1904年的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堂。這時候的教堂也是沒有信眾,我們自己走進去參觀,想看看內裏的擺設有何特別:原來除了外形稍為美觀外,內裏的擺設也比較簡單。
柏爾魯Parnu市內東正教堂
過了馬路,就走到前面不遠的一個公園找椅子坐下享受我們的午餐,並感受一下當地人的「親子樂」,同時也欣賞一下公園裏的兒童遊戲設計。這裏的設計雖然款式不多,不外是秋千架、繩網等;然而卻特別欣賞這些簡單的遊戲設計特別有心思:這裏的秋千架除可讓一般兒童可玩之外,也可讓零歲的嬰兒或與爸媽一起盪的秋千;繩網的設計也有難度,除了小朋友可以玩外,大人也可以玩;因為這繩網分三層(下闊上窄),高度也一二層樓那麼高,這樣可以訓練一個小朋友的自我探索精神;而最妙的是這些遊戲場地所鋪設的物品並不是香港所用的軟膠,帶有很不好聞的「膠味」,反而是以木糠為主作鋪設,與自然融為一體;小朋友真的掉下來也不會受重傷,應該是說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 「跌一跌」,是理所當然的,不應大驚小怪。
柏爾魯Parnu市內
柏爾魯Parnu市內
上圖為柏爾魯的紅塔,建於十五世紀,是柏市最舊的建築,曾作監獄之用,現在是一所製作玻璃手工藝品的工場。
我們在這逗留了兩個小時後,就步行到另一景點—塔林門去。這呈粉紅色又簇新的塔林門是波羅的海僅存於瑞典統治時期(十七世紀)的城間遺跡,原名為Carl Gustau的國王門,於1721年俄羅斯打敗瑞典後改名至今。這裏除這道門外,別無其他,更不用說遊客了;反而卻見一群中年人仕在塔林門前的空地上玩一種玩意,好像是撞球又不像,因為是用手把手上的木柱拋中帶有數字的木柱上就拿分的。當地人見到我們站在這裏好一會兒,還在指指點點的,其中一個女人走過來向我們表明來意,當知道我們來自香港,對方也表示她曾在工作過,並邀請我們一起玩呢!不過是我們三人對玩,他們幫我們計分和講解一下。原來這玩意不是太難玩,就是考你的眼界和拋擲的能力,結果是我贏了。
柏爾魯的塔林門
中於這裏的景點真的不是太吸引,我們決定提早回去。但我們不能在原有的巴士站坐車回去,因為沒有這段時間的車,要在另一巴士站購票,並坐五點鐘的巴士回去。
柏爾魯Parnu市內
塔林市內